游客发表
电将来主要来自可再生能源以及工业余热。
22-24日,区域整体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3月下半月,长三角区域中北部空气质量以轻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为PM2.5。
3月下半月,北京市空气质量以良为主。27-28日,辽宁中西部空气质量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其中,19日,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局地可能出现短时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16日,湖北中部可能出现PM2.5轻度污染过程近日,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未来将采取18项措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从2016年开展电能替代计划以来,电能替代效果显著,2017年、2018年全国电能替代量分别达1286亿千瓦时、1577亿千瓦时,占当年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2.0%和2.3%。在此背景下,国网公司积极响应,回应社会和行业各界的热切期盼,发布清洁能源优化配置、清洁能源并网消纳、提高终端电气化水平、降低自身碳排放、提升运行安全和效率、深化国际合作六大方面共十八条举措,一石激起千层浪,宣告双碳愿景进入全面落实阶段。预计2020~2060年我国能源电力系统累计投资约122万亿元,占GDP比重不到1.2%,其中清洁能源、能源传输、能效提升投资分别占47%、32%、12%,全社会碳减排边际成本仅为260元/吨,远低于700元/吨左右的全球其他减排方案。
预计2028年前,我国单位GDP能耗较目前下降1/4,其中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能耗将分别下降20%、8%、30%,为有效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实现全社会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实现碳达峰须以两控两化为重点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提,达峰越早、峰值越低,碳中和代价越小、效益越大。全面推进能源消费脱碳。推进各领域节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降低能源强度、促进碳减排的重要手段。
加快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推进两控,加速两化,即压控煤炭消费总量、油气消费增速,加速能源清洁化、高效化发展,将根本扭转化石能源增势,让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和全社会碳排放在2028年达峰,峰值分别为43亿吨标煤和109亿吨二氧化碳。中国能源互联网在促进气候治理、改善环境与健康、减少油气进口、带动产业升级、创造更多就业等方面将产生巨大协同效益,累计创造社会福利可达1100万亿元,相当于能源系统每投入1元能够产生9元的综合效益,对我国高质量发展作用显著。
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约为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节能空间很大。2019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达到58%,碳排放总量占全球比重达到29%,人均碳排放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6%。全面推进非能利用领域碳减排。加快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中国能源互联网和统一高效的全国电力市场,发挥大电网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加快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和储能跨越式发展,以光风水储输联合方式实现能源大范围经济高效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为推动气候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擘画宏伟蓝图、指明道路方向,彰显了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力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煤电碳排放占能源排放总量的40%,控煤电是碳达峰的最重要任务,重点要控总量、调布局、转定位。发挥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快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电能广泛使用,在能源生产消费各环节、碳排放各领域对化石能源进行深度替代,将推动能源系统全面脱碳,促进产业体系和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加速我国碳减排进程,在2055年前后实现碳中和目标。目前,我国每年工业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大约为10亿吨左右。
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为推进两个替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高效可行的系统解决方案。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工业除能源消费碳排放外,还会在原料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造成碳排放。
调布局,即压减东中部低效煤电,新增煤电全部布局到西部和北部地区,让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碳达峰。同时,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满足全社会新增用能需求。
石油、天然气将分别在2030、2035年实现达峰,峰值7.4亿吨、5000亿立方米。对于建立以绿色发展为价值引领和增长动力的现代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预计20212028年,石油、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速为1%、4%,分别较目前下降4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从国内看,这一重大宣示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进一步扩大碳市场参与行业、交易主体和交易品种,运用市场机制降低减排成本。加快各领域深度脱碳,确保实现碳中和在碳达峰基础上推进碳中和,加快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存量的全面替代是关键。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系统思维统一谋划,统筹推进各行业和各地区碳减排工作。中国能源互联网是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大规模开发、输送和使用的基础平台,是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的现代能源体系,为能源转型升级、减排增效提供了重要载体,实质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智能电网是基础,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清洁能源是根本。
第一阶段尽早达峰(2030年前)。大力推进自然碳汇和碳捕集。
强化技术创新,加快清洁能源发电、储能、绿电制氢、负排放等关键技术突破,提高经济性和可靠性,为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12月在气候雄心峰会进一步宣布提升国家自主贡献的一系列新举措,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和广泛响应。
第二阶段加速脱碳(2030~2050年)。碳减排既是气候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涉及能源、经济、社会、环境方方面面,需统筹考虑能源安全、经济增长、社会民生、成本投入等诸多因素,这对我国能源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预计到2055年,我国建筑领域电气化率将达到75%,碳排放从2028年的6.5亿吨降至1.1亿吨。总体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发展意义重大,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相比现有发展模式,我国清洁能源开发速度和全社会电气化率增速都将提高1.5倍以上,到2060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将达90%,电能占终端能源比重将达66%,高效实现能源清洁化和电气化的全面转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是首个由我国发起成立的能源领域国际组织,2016年3月成立以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碳达峰碳中和等重要指示精神,以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使命,大力推进中国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国际组织发展之路。
重点是加快建设西部北部太阳能发电、风电基地和西南水电基地,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清洁能源和海上风电,补上煤电退出缺口,满足新增用电需求。工业领域加快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电气化升级,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业体系。
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进国内能源互联网建设,抢占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制高点等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将加快推动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电能广泛使用,全方位减少煤、油、气消费,促进能源生产清洁主导、能源消费电能主导(双主导),能源电力发展与碳脱钩、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双脱钩),以能源体系零碳革命加快全社会碳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依托中国能源互联网,积极利用清洁电力制造氢气、氨气、甲醇、甲烷等原材料,推动以氢能炼钢替代焦炭炼钢,优化建材、化工行业工艺流程,将促进传统产业向低耗能、低排放、高附加值方向加快转型,大幅减少工业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今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第三阶段全面中和(2050~2060年)。坚持市场导向,完善保障机制。转定位,即实施煤电灵活性改造,提升调峰能力,推动煤电由主体电源逐步转变为调节电源,更好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大力推动能源高效化发展。全面推进能源生产脱碳。
预计到2055年,我国工业生产的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将显著提升,工业生产过程中非能利用产生的碳排放将从2028年的13亿吨降至5.4亿吨。我国经济体量大、发展速度快、用能需求高,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使得我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高。
大力深化各领域电能替代,构建以清洁电力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和生产生活方式,摆脱煤、油、气依赖。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任务重大而艰巨我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